【精品】美术教案范文合集5篇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课题:梦幻中的城堡
施教时间:11月22日——11月23日
领域:造型*表现,欣赏*评述
课时:1课时
教学目标
1.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,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。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,开拓学生思路。
2.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,剪,镂,绘制等方法,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。
教学评价建议
1.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,敢于说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想。
2.是否积极动脑,大胆构思,创作。
3.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。
4.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。
5.如何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,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。
教学实施建议
课前准备
1.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,线,橡皮泥,KT析,像塑板等各种材料,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。
2.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。
教学活动过程:
活动一:
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,王子与公主,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,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“大臣们”(学生)为他们出谋划策。
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,“大臣们”(学生)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,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。
活动二:
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,激励学生打破常规,自由地创造和表现。
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,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,用剪,镂,折,贴,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,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。
在作业过程中,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。
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,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,收拾和整理桌面,地面,保持教室环境整洁。
活动三:
1.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,培养学生欣赏美,发现美的能力。
2.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,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,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,学做小艺术设计学。
教学参考资料:
卡通片,动画片,中外童话彩绘书籍。
札记:对于这个课题,孩子们比较感兴趣,但具体制作时由于又要剪又要刻,孩子们就感到有些困难了。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我把一张彩卡纸反复的折然后在折线的两边飞快的剪几刀,打开后一折,几个漂亮的小窗子就“变”出来了。“老师你怎么变的?”“我看出来了:把纸一对折,在折线两边剪,就不用刀子可这么麻烦了!”这个发现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,继续加紧“添砖加瓦”。
《唱大戏》教案
学习领域:绘画 表现
年级:六年一期
课时:1课时
教学目标
1、情意
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。
2、能力
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。
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。
3、知识
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。
教学要点:
重点: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。
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。
难点: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。
教学准备:
教具:CIA、
学具:线描笔,彩笔,作业纸。
课时安排:
1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欣赏导入
师生共看一段视频。
今天我们来学《唱大戏》一课的脸谱。
板书课题
二、新授
1、脸谱是什么?有什么作用呢?
小结: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。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。
2、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?
板书:纹样、着色。
3、要画好脸谱,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。
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。把纸对折,画一半,另一半就描过去。
4、 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。
(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)
A`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?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,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?
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。
学生观察脸谱,并思考问题。
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,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?
B`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?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。
(请学生上台画)
小结:祥云纹样。
5、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?
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。
A、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?
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。
B、脸谱上最常用的'色彩有哪些?
在黑、白的基色上,再添(1-2)种色,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。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。以红色为主叫红脸,以白色为主叫白脸。
6、比较两张作业。
三、作业要求
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。
四、学生作画,老师巡视
五、欣赏评价
一、教材分析
1、说教材
本课是湘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《唱大戏》中的活动一。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,通过画脸谱,使学生对戏剧有所了解,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,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。
2、说教学目标
根据《美术教学大纲》和教材的要求,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,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,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:学生能认识、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,画出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。
3、说重点和难点
重点:掌握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。
难点: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,大胆地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,画出能体现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脸谱形象。
二、教学过程
本课是由学生们熟悉的歌曲《说唱脸谱》和变换的脸谱图象视频导入的。视频使学生一目了然,直接导入了课题。
然后是新授部分。先提出问题“什么是脸谱,有什么作用?”让学生思考回答。老师小结: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。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。接着又问:“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?”主要是推动学生思考:脸谱与其它面具有什么不同,脸谱应该画些什么内容?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了:纹样和色彩,这两点。这时我及时板书,使得脸谱的绘画要点更清晰、明确和简单。我通过这个问题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学生自己突破了一个难点。然后我就这两点,教学生从五管的脑门、眉形、眼窝、鼻窝、嘴形,这几个部分来观察,并进行分析。接着提出两个问题: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?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?让学生深入思考,在我的引导下解决纹样怎么画的难点。教纹样的形时,让几个学生上台画,我对他们画的纹样进行讲评,并引出云纹这个传统纹样。在着色的部分,主要讲了眼窝和基础色。学生通过观察脸谱的图片,比较分析找出答案。这一部分,主要是要学生了解,重点眼窝部分应该怎么画,着色是应该用哪几种色。红脸、白脸等代表什么性格。为了复习学到的知识,我要学生比较两张作业,让他们进行讲评。
最后,在学生作画时,我边看边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。
三、说学生
高年级的学生对传统的戏剧有着极高的热情,对脸谱画法很好奇。针对学生的特点,我在课中提出很多问题,调动学生积极参与,推动学生自主的去学并自己得出答案,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。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,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。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、在探索中尝试、在探索中获得,使学生主动学习,从“要我学”变为“我要学”。
《唱大戏》评课1
从课程设计环节来讲,导入恰倒好处,引出了主题。导入部分放的视频,画面上出现的是变化的脸谱,使学生一看就明白;播放的歌曲也跟脸谱有关,老师还邀学生一起大声的唱,很好的活跃了气氛。接下来,老师问:“什么是脸谱,它有什么作用?”学生在回答后,老师要作具体而清晰的归纳。这样能使学生更明白些。指导学生画时,还要到位些。比如:着色的部分讲得好。老师提到了眼睛的重要性,演员眼神的传神……应该把这一处的重要性再拔高些,再多深入,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。老师的示范还可以多些,在脸谱的纹样上要作示范。最后学生做画前,老师不要简单的直接讲:“开始画脸谱吧。”而可以采取个什么方式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如:老师可以问:“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脸谱,就画你最喜欢的。”学生先说自己喜欢什么脸谱,是红脸或者白脸等,为什么喜欢它们。(让学生尽情的发挥)这里可以跟脸谱表达的含义联系起来。学生借此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。艺术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。
不足之处:教师的语言随意性态大,要简练准确些。语调要抑扬顿挫些。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讲究些。
《唱大戏》评课2
这堂课教学设计非常完整,思路条理清晰,重、难点突出。学生上台画纹样时,老师也要示范下,出示更多的基本形。总结时把形与色联系起来讲。比如:什么纹样适合画在什么位置。与其它的面具多比较,看有什么不同。多设计怎样突破难点。
《唱大戏》评课3
教师导入很精彩。各种各样的脸谱,熟悉的歌曲很快就吸引了每个学生。
板书设计清晰明了。
建议:因为学生对京剧脸谱很陌生,教师可以在导入时适当讲讲关于脸谱的背景知识。对脸谱有哪些纹样,教师可以展示,学生了解得更清楚一些。
执教时间:
教学目标
1.能够说说曲、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。
2.能够用绘画、剪贴、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、直线的画面。
3.通过收集不同的直、曲材料进行创作,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。
教学重点:
引导通过反复欣赏、观察使认识直、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。
教学难点:
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、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
教学准备:
教具:杨景芝《线的认识与表现》VCD,克立作品《奔流》毕加索《牛头》其他图片
学具:收集各种质地、造型的线材。画笔、剪刀、胶水、彩色线。
教学活动过程:
一、初步感受:
教师播放杨景芝《线的认识与表现》VCD,克立作品《奔流》毕加索《牛头》其他图片,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,并学习教材文字部分。
教师与学生用游戏的形式,一起来说说直线和曲线。如:只显像爸爸,曲线像妈妈;直线像高山,曲线像流水;直线像松柏、曲线像杨柳;直线像老鹰、曲线像小鸟……一方面加深对直线与曲线的了解,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作业打下思路。
二、发展阶段:
小组成员检视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,区分一下直线与曲线,一起商量一下:用它们做什么,怎样做,然后交流。
欣赏书上学生作品,教师出示范作,讲解制作过程,开拓学生思路。
学生讨论,修正刚才的设计,再次交流。
三、学生作业,教师指导:
学生作业可以单独选用直线或者曲线一种线形,也可表现二者对比。学生作业最好以小组为单位,一边作业,一边讨论、交流,有些材料可以共享。
四、展示作业,收拾与整理:
展示作业,重点对学生是否能够巧妙地利用收集到的线材进行设计、作业进行评价。
课后拓展:指导学生用线材制作简单的立体构成。
札记:
有个学生平时不太爱动脑筋,但今天他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端剪成一条一条的,把另一头折成三角形,在纸的中间位置画上五官,一个活脱脱的圣诞老人的头就出现了,而且作品中有曲又有直,真是太可爱了!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,他羞涩的低下了头。要不怎么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呢,看这个孩子,平时不怎么样,灵光显现的时候多么出色呀!千万不能把平时不出色的学生一棍子打死!
活动目的:体验模仿动物的乐趣。
活动准备:
1、小动物图片、幼儿涂好颜色并剪好的动物图片。
2、固体胶、双面胶、油画棒、馒头形的铅画纸(带条形)。
3、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如《火车快飞》、《数鸭子》。
活动过程:
1、故事《小动物搬家》导入,吸引幼儿注意。
(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粘贴、添画)小动物搬家啦,他们搬到了一个什么东西也没有的地方(出示底板、粘贴小动物),于是,他们决定要装扮他们的家。小羊说:“我种上绿色的草地。”小鸟说:“我请云朵姐姐出来玩。”小牛说:“我要种上美丽的花朵。”小象说:“我要种上许多树变成大森林。”
2、小动物们搬家搬到哪儿?怎么搬家?他们怎样装扮他们的家?
3、你还想为他们的家装扮些什么?
4、幼儿装扮,老师指导。
5、展示自己的作品,游戏:“动物模仿秀”。
目标
1.初步学会看图制作,剪折整齐,编号正确。
2.会在八面图书上画出多种图样。
准备
1.每人铅画纸16×10厘米,14×10厘米各一张。
2.彩笔,剪刀,一张制作图样,一本做好的八面图书。
3.见幼儿用书。
过程
1.欣赏范样,引起幼儿做八面图书的兴趣。
2.示范讲解制作补助。
比较两张纸的长短,选出长的纸对折,留一公分边,然后一分三,中间两条先按土剪开。
将一张段的纸对折剪开,将两片纸按图3插入第一张纸。
练习饭开,分别在角上写沙锅内页数。
按页数次序画沙锅内插图。
3.选几个做得好的幼儿上台,将自己的八面图书讲给大家听。
4.互相交换看八面图书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