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四年级音乐教案

时间:2024-06-13 21:25:53
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9篇

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9篇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!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1

教学目标

1、知识目标:认识“弱起小节”,并能在歌曲中运用;

2、技能目标:用气息支持歌唱,声音连贯,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《可爱的家》,并能用竖笛吹奏此曲;

3、情感目标:通过本课学习,激发学生对父母、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。

教学重点

用气息支持歌唱,声音连贯,并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《可爱的家》,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。

教学难点

1、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;

2、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。

教学准备

学生:音乐课本、文具盒;

教师:音乐课本、钢琴、课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课前聊“家常”:

1、同学们,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,一首歌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,今天,我将它带来了,与大家一起分享。(开始播放《让爱住我家》的MTV)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。

2、这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?请用一个词语表述。

3、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?

二、学唱《可爱的家》:

1、导语: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,让人觉得,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。那么,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,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?请把音乐书翻到33页。

2、让我们仔细聆听,用心感受:

△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?

△说说让你感动的歌词。

3、曲谱教学:

△自学指南:

换气记号(换气记号前的音符是两拍,别唱足,注意悄悄换气);

四分休止符(每一乐句后都是一个四分休止符,注意停顿);

音高走向(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,要唱准)。

△师单手弹曲谱,生轻唱。

△设问: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?困难句教学。

△加入左手伴奏,齐唱曲谱。

4、填词唱:

△让我们再听范唱,第一遍静听,第二遍轻唱;

△师生接力唱,师先生后,再交换;

△生齐唱。

三、音乐知识:弱起小节

1、导语:学到这儿,我突然有个疑问,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。师生互动对话:

△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?(四四拍子)

△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?(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四拍)

△这不就得了,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?(不是,首尾两小节不是)

2、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?(知识点:弱起小节)

3、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,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?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:

△每小节有四拍的是“完全小节”;不足四拍的是“不完全小节”;

△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:强、弱、次强、弱;而第一小节是弱,所以也称“弱起小节”;最后一小节有三拍,是强、弱、弱。

△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,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。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?

四、歌曲处理:

1、导语:那么,在整首歌曲中,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?

2、mf——f——p——mf

△f处:“虽然没有大厅堂,冬天温暖夏天凉”一句,作者表达对家的热爱时,情绪非常激动,所以要唱得“强”一些;

△p处:“可爱的家庭啊”一句,速度减慢,作者将对这个家的爱又深埋心底,所以,要唱得“弱”一些;

△把这两句来试试。

3、跟着琴,完整体验。

4、抽生表演唱。

五、竖笛练习:

1、导语:让我们试着用竖笛吹奏《可爱的家》。

2、学生自学。

3、说说困难处,讨论解决,并练吹困难句。注意气息。

4、集体吹奏。

六、小结:

1、同学们,你们的笛声虽然还不流畅,但里面有你们的深情;你们的歌声虽然还不委婉,但里面饱含你们对家的热爱,在这儿,你想给你的家人怎样的祝福呢?

2、同学们,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,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,别忘了对你的家人道一声“谢谢”。

3、在《爸妈谢谢你》的歌声中走出教室。

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2

教学目标:

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,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。

教学重难点:

1、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,通过感观和体验,认识到乐曲的特点。

2、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,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。

教学准备:

1、已熟悉碰铃、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。

2、每人各一套乐器(碰铃、串铃、哨子)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完整欣赏音乐,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。

1、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。

导入语: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,你们想不想听?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?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

2、小结: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。

3、演示课件,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。

提出要求:“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,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?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?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?”

4、小结: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?(自由讲述,老师作总结)

二、分段欣赏歌曲,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。

1、欣赏第一段,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。

――“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,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,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。”

2、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。(大家学着做)

3、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。

――“女儿来了(拍手),爸爸来了(跺脚),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?”

4、欣赏第二段,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。

――“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?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?”

5、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。

6、边看课件,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。

三、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。

1、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。

2、提出演奏要求:“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,但是音乐没开始,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。”

3、看指挥,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。

四、引导学生每人使 ……此处隐藏3134个字……乐段结构。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.xx│xx x─ │的节奏,好像起伏的海浪,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。第一乐句是个起句,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、温柔,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,所以要唱的柔和、平稳。第二乐句是个承句,第一、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,保持了音乐的统一。三、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。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,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。在演唱时力度增强,充满激情。第四乐句是个合句,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。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,首尾呼应,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。

教学目标:

1.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,掌握歌唱时的换气以及延长音音准等知识。

2.以歌唱、欣赏、情景创设等手段让学生体验不同音乐情绪的魅力。

3.用圆润、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《大海啊,故乡》,培养学生热爱大海、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设计意图:

课堂上,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,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,师生互动,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,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,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,再用肢体语言加以表现,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,并从中受益,从而达到教学目的。

教学设计亮点:

开课伊始,教者用两首钢琴曲来表现平静时的大海与波涛汹涌的大海,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所表现不同的场景,非常直观。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唱,容易让学生更深的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。结束时,教师弹奏背景音乐,学生朗诵思乡的诗歌,让情感得到升华。

教学重点难点:

有感情地演唱歌曲,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、节奏的变化;体会歌曲表达的思乡情感。

引导学生用抒情、委婉及有气息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。

教打重点节奏型XX X.XX | XX X - |

教学准备:

钢琴、多媒体课件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情景导入,激发兴趣。

1.小朋友们,你们看到过大海吗?美丽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?诗人说,大海是一首诗,画家说,大海是一幅画,音乐家说,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边欣赏影像,一边跟随着老师演奏的背景音乐,走近大海,去感受大海的魅力吧!

(播放大海景象视频,老师用钢琴配出背景音乐。)

2.看到大家陶醉的样子,此时此刻,我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,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?

3.引出重点节奏型。 XX X.XX | XX X - |(你真棒,嘿嘿,你真棒!)

二、聆听全曲,感受旋律。

师:是啊,漫步在沙滩上,聆听着海鸥鸣叫声,海风吹拂着脸庞,阵阵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的遐想。同学们,这节课,让我们伴随着《大海啊,故乡》的旋律,插上音乐的翅膀,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!在欣赏歌曲的同时,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画旋律线,在歌曲的副歌部分会出现我们刚才打的节奏,把它也加入到歌曲中吧!然后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,并回答:“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?拍号和强弱规律是什么?

(播放《大海故乡》,教师带领学生律动。)

生:歌曲的情绪是深情地。歌曲为强弱弱的四三拍子,给人动荡、摇曳的感觉。

三、学唱歌曲,参与实践。

1.学唱歌曲,自主尝试。

师:优美的画面、动听的旋律,给我们带来了多么美好的享受。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呢?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。

作者介绍:王立平,著名作曲家,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,格调清新,表现手法丰富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。歌曲《大海啊,故乡》的主题贯穿着一个“爱”字—爱童年、爱母亲、爱家乡、爱大海、爱祖国。我们的生活就因为充满这些爱而充满希望、无限美好。

师:现在老师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,同学们认真聆听。(教师弹唱歌曲)然后讨论交流:这首歌曲在情绪、力度上发生了几次变化?

小结:这首歌的情绪是由深情到激动再到深情,力度是由弱到强再到弱。

(1)学生跟琴声用“啦”哼唱一遍歌曲。

(2)教师分句教唱,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。

(3)教师钢琴伴奏,学生跟琴学唱歌曲。

(4)解决难点: a、 12 1 76 | 53 3 - |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。教师反复范唱,指导学生演唱。

b、 6 5 4 11 6 5| 5 - - |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,要做到准确清晰。“5 - - ”的时值要唱足。

(5)师生共同演唱歌曲。

2.分析歌曲,把握情感。

师: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!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一波三折,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。请看大屏幕,说说情绪、力度分别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?

第一部分(教师唱歌词)富有叙事性,乐句朴素无华。旋律比较平稳,力度中弱,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。第二部分(教师唱歌词),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,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。第三部分(教师唱歌词)尾声旋律比较平稳,力度从中弱到渐弱,表达了主人公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。

师:老师相信,你们一定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,来打动我们现场的所有老师。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,我们就是一群海边出生的孩子,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,踏着软软的沙滩,迎着清新的海风,就像投入到妈妈温暖的怀抱。让我们通过歌声表达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。”

a.轻声演唱歌曲,注意情绪、力度的变化。

b.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,主要通过划节拍来表现。

四、拓展延伸,升华情感。

有一天,孩子们都长大了,离开了大海,远离了故乡,沙滩、海鸥、海浪、帆影,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。思念在明月下,思念在黄昏里,思念在秋雨中,多么想回到故乡,回到海边,一头扎入大海妈妈的怀抱。

老师用钢琴伴奏带学生进入意境,学生有感情的朗诵《游子的思念》。

思念故乡的山,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。思念故乡的水,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。思念故乡的云,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。思念故乡的人,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。游子的思念,一天一天又一天。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,有朝一日共团圆。

教师小结:

大海是宽阔的,又是多姿多彩的。生命源于海洋,音乐又源于生命。让我们热爱祖国,热爱家乡,热爱大海,热爱生活,共同歌唱大海,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!

教学反思:

整堂课并没有过多的多媒体辅助,都是扎扎实实的教学。我的弹唱、为画面配乐、包括后面的诗朗诵配乐,都是现场演奏,学生的兴趣非常浓,完全沉醉在我的课堂教学中。但由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,还缺乏一些临场的应变,对学生还缺乏更多的耐心,在课堂上还显得不够成熟,今后我将不断去优化和完善常态教学。

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新经验的积累,只有不断地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,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,走得更稳健。

《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9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